1、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quán)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xué)識,又有才能,就和關(guān)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xiàn)今湖北襄樊市.一說為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
2、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zhuǎn)回去。
(資料圖片)
3、不久,劉備又和關(guān)羽、張飛冒著大風(fēng)雪第二次去請。
4、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
5、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
6、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7、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
8、關(guān)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xué),不用去了。
9、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
10、劉備把張飛責(zé)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
11、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
12、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13、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14、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15、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16、」之句。
17、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
18、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19、 原作如下: 卻說玄德訪孔明兩次不遇,欲再往訪之。
20、關(guān)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
21、 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xué),故避而不敢見。
22、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23、況吾欲見大賢耶?”張飛曰:“哥哥差矣。
24、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云長去。
25、”飛曰:“既兩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禮。
26、”飛應(yīng)諾。
27、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quán)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豫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豫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xué)識,又有才能,就和關(guān)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xiàn)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
28、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zhuǎn)回去。
29、 不久,劉備又和關(guān)羽、張飛冒看大風(fēng)雪第二次去請。
30、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
31、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
32、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33、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
34、關(guān)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xué),不用去了。
35、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
36、劉備把張飛責(zé)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
37、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
38、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39、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40、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相信通過三顧茅廬原文及翻譯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標簽: